台泥臺北水泥製品廠「品牌台泥臺北水泥製品
廠)新營混凝土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先後由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資委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合組的「水泥監理委員會」接管,之後預拌混凝土在
該年5月成立了由原四川水泥公司負責人徐宗涑擔任總經理的台灣水泥公司來經營管理這些廠房,該公司在資委會與台灣省政府共同管理下接受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美援與加拿大貸款的資助混凝土價格來修復生產設施[2]。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11月11日時,在耕者有其田政策下,中華民國政
府將台泥股權釋出,台泥由國營改為民營[1]。台泥公司的創始股東包括當時台灣各大家族
水泥」是台泥的水泥品牌台泥民營化後,由於戰後大量基礎建設的推動與1970年代起臺灣經濟成長等因素,水泥生產供不應求,台泥的事業遂因
而繁榮,後來更逐漸進行多角化經營,發展成台泥企業團,其水泥產量占臺灣產量三分之一以上;且除了水泥上下游如預拌、倉儲、營造、房地
產等事業外,也有延伸至石化與橡膠等產業[1]。參見和信集團台泥國際集團台灣水泥高雄廠早強混凝土:使用水泥為第三型波特蘭水泥,能在
28日之前就能將強度發揮到極強的程度,適於救災搶修道路。低熱混凝土:使用水泥為第四型波特蘭水泥,與第三型正好相反,
2016-03-25